胰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胰腺癌发病率为10/10万,75岁以上老年人高达100/10万 每年死于胰腺癌者约2万余人。日本1974年的胰腺癌死亡率比1970年增加5倍,与肺癌等相似 死亡率有增加的倾向。国内胰腺癌发病率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根据上海市的统计 胰腺癌的发病率1963年为1.16/10万,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20位,1977年为3.80/10万 跃居恶性肿瘤的第12位;1982年为6.92/10万,增至1963年的6倍,跃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男)和第12位(女) 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 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胰腺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目前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已发现一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其中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 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相对危险度是非吸烟者的1.5倍 而且随着吸烟数量增加而增加 其他高危险因素还有糖尿病 胆石病 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 进食高脂肪 高蛋白饮食和精制的面粉食品 胃切除术后20年者 也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胰腺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一)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肿瘤常致胰管或胆管梗阻 尽管尚未引起黄疸 但胆汁排泄不畅 胆道内压力升高 胆管及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病人可觉腹部不适及隐痛 以往强调胰头癌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性黄疸 实际上无痛性黄疸作为首发症状仅出现10%~30%的病人 腹痛在胰头癌患者还是很常见的症状 至于胰体尾部癌 腹痛发生率更高 且可由于累及腹腔神经丛而呈显著的上腹痛和腰背痛 这种症状的出现 常提示病变已进入晚期
(二)食欲减退和消瘦也是胰腺癌的常见表现
肿瘤常使胰液及胆汁排泄受阻 因此影响病人食欲 且有消化吸收不良 致体重明显减轻
(三)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
肿瘤部位若靠近壶腹周围 黄疸可较早出现 黄 疽常呈持续且进行性加深 大便色泽变淡 甚至呈陶土色 皮扶黄染呈棕色或古铜色 有皮肤瘙痒症
(四)胰头癌除致梗阻性黄疸外 亦常致胆囊肿大 可在右上腹清楚扪及 梗阻性黄疸伴胆囊肿大常提示壶腹周围肿瘤的可能
(五)晚期胰腺癌者可出现上腹固定的肿块 腹水征阳性 进一步可有恶病质及肝 肺或 骨骼转移等表现
诊断
除注意上述临床表现外 可选用下列辅助诊断措施
(一)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 有时可超过342μmol/L 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血碱性磷酸酶值升高亦很显著 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 血淀粉酶测定,在少数早期胰腺癌 因胰管梗阻可有一过性升高;后期胰腺组织萎缩 血淀粉酶值不会有变化 胰腺癌患者可能有空腹血糖升高 糖耐量试验阳性率高 癌胚抗原(CEA)测定 约70%胰腺癌患者可升高 但亦无特异性 消化道癌相关抗原CA19-9被认为是诊断胰腺癌的指标
(二)B超 胰腺癌的直接影像可见到低回声的肿瘤 间接的所见往往成为发现小胰癌
的线索 如扩张的胰管 胆管等 除主胰管外 还要仔细观察胰管的分支 有些小胰癌可首先引起胰管分支的局限性扩张 如钩突部胰管扩张 超声内镜因超声探头仅隔胃 十二指肠壁对胰腺体尾和头部扫描 不受胃肠道气体干扰 所以 可清晰地描出胰内结构 发现早期病变
(三)CT扫描 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块的正确位置 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但<2cm的胰腺肿块约l//3不能发现影像学改变 除费用昂贵的因素外 CT扫描应该列为目前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 胰腺癌的CT图像为:①胰腺肿块呈普遍性或局限性肿块 肿块中心可有不规则的轮廓模糊的低密度区 若低密度区较大 可为肿瘤坏死或液化表现;②癌肿侵入或压迫胆管或胰管时可使其扩张;③癌肿可侵及胰背脂肪层及包绕肠系膜上血管或下腔静脉
(四)磁共振成像(MRl) 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 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 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和转移 对判断胰腺癌 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 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但价格昂贵
(五)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ERCP能同时显示胰管 胆管和壶腹部 对不明原因的阻塞性黄疸很有价值 此外还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 并收集胰液作细胞学检查 但在已有阻塞性黄疸的情况下作ERCP有引发胆道感染的危险 应控制好注入造影剂的数量 速度和压力 胰腺癌的ERCP影像所见为:①主胰管不规则性狭窄 梗阻 其末端呈鼠尾状截断影;②主胰管侧支破坏 断裂 稀疏和移位;③造影剂外溢入肿瘤区;④胆总管可有包绕狭窄和梗阻表现 如同时有胰管的狭窄和梗阻 则呈“双管征”
(六)胃肠钡餐检查(GI) 常见的G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 在胰头癌晚期可有十二指肠圈扩大 或十二指肠呈反“3”形改变 低张GI检查使十二指肠平滑肌松弛 蠕动减少从而利于观察十二指肠粘膜的变化 如纹理紊乱 粘膜中断 壁僵硬等
(七)细胞学检查 目前多主张术前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抽吸胰腺肿块作细胞学检查 对胰腺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是一种简单 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其主要诊断作用在于晚期不能手术病人 可以明确诊断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也可以在术中应用 并可代替胰腺活检 从而避免因活检引起出血 胰瘘 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 四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关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一直是人们探索力求解决的问题 作者认为对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