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别名:暂无相关信息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内科 心血管内科 儿科
并 发 症: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许多病人并无症状且有些寿命如常人。但未闭动脉导管粗大者可发生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而发生右至左分流者预后均差。个别病人肺动脉或未闭动脉导管破裂出血可迅速死亡。
严重者婴儿期经常肺炎。心衰。久之可引致肺动脉高压。梗阻型肺血管病。甚至出现血流自肺动脉流入主动脉(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本病主要的一些手术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
1。术中大出血:最严重且常导致死亡的意外事故。发生大出血的破口较隐蔽。通常在导管后壁或上角。出现大出血。手术医师应保持镇静。迅速用手指按压出血部位。暂时止血后。吸净手术野血液。若降主动脉已先游离(切忌乱下钳夹)。可牵起条带(图28—07)。用两把动脉钳阻断主动脉上下血流。同时钳夹导管。然后切断导管。寻找出血破El。再连同切端一并用3—0或4—0无创伤聚丙烯缝线作连续或8字形间断缝合。如降主动脉未先游离,用示指按压暂时止血后。立即肝素化。紧急建立体外循环。分别在左锁骨下动脉根部和降主动脉或左股动脉插入动脉供血管。切开心包于右心耳或右心室流出道插入静脉引流管。迅速建立转流。并行血液降温。然后游离导管邻近的降主动脉。钳夹降主动脉的导篱。切断缝合导管和裂口。
2。左喉返神经麻痹:术后声音嘶哑的原因。除气管插管引起喉头声带水肿外:主要是术中牵拉。引起左喉返神经水肿。或结扎切缝导管时损伤神经.。致术后早期进水或流质时呛咳。声音沙哑。经泼尼松。维生素B1和B6以及理疗等治疗。水肿可于2~3周内消退恢复。神经损伤后声的关闭虽可由右侧声带移位代偿。使进食不致呛咳。但声音低沉沙哑则为永久性。
3。导管再通:一般发生于导管结扎术后。主要由于结扎管腔不够禁闭。或结扎线松脱。或因结扎线撕裂导管内膜。并发假隆动脉瘤。瘤内破裂而再通。发生率约在2%。临床上在术后早期或若干时日后又听到典型的心杂音。彩超证实主。肺动脉间有分流。过去多采用直接切断缝闭法治疗。由于导管周围有瘢痕组织。粘连紧密。游离导管困难。易引起破裂。故需冒较大手术风险。目前导管再通的处理有两种较妥当的方法:一是导管填塞术。简便易行。是首选的方法;二是深低温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缝闭导管开口。手术虽较复杂但比较安全。详见后。
4。假性动脉瘤:这是极严重的并发症。由局部感染或手术损伤导管所造成。临床表现为术后2周发热不退。出现声音嘶哑或咯血。左前胸上方可有杂音。胸部放射线摄片示肺动脉段突出呈现块状阴影。确诊后应尽单手术。以防突然破裂大出血致死j手术应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可参照体外循环导管处理法。主动脉切端可直接缝合或用人造织物补片修补。或行人造血管移植术。
5。乳糜胸;很少见。主要因解剖主动脉弓降部和左锁骨下动脉根部损伤胸导管。术后早期发现;当再次进胸。在上述部位找到乳糜漏出口予以缝扎。较晚发现。则行保守疗法。如不奏效。再剖右下胸。在膈肌上半奇静脉旁缝扎胸导管。
症状体征:症状:分流量小。常无症状。
分流量大量。由于主动脉压高于肺动脉压。故在全心动周期有持续的左至右分流。肺循环血流量增多。肺动脉及其分支扩大。回流到左心房及左心室的血流也相应增加。左心房。室舒张期负荷增加。升主动脉扩张。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未闭动脉导管腔的粗细及主-肺动脉间的压力阶差。大量左至右分流。可引起肺动脉高压。晚期。若已有阻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则分流减少。停止或出现右至左的分流。并出现右心室肥厚。紫绀和杵状指(趾)。
疾病用药:吡嘧司特钾滴眼液 复方三维亚油酸胶丸I 普伐他汀钠片 辛伐他汀片 注射用前列地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