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摸不着,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可是一旦发病却可能造成伤残或死亡的严重后果,血脂异常因此被称为“隐形杀手”。专家提醒公众对这一“隐形杀手”务必要提高警惕。
调查显示,我国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明显增高,全国血脂异常患病人数高达1.6亿。
然而,公众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仅为21%。遭遇血脂异常的暗算在所难免。
血脂异常重在预防,其前提是公众必须对血脂异常的严重危害广泛知晓并达成共识。为此,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中国记者协会新闻发展中心联合辉瑞制药公司,以“防治血脂异常”为主题,启动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系列活动,希望通过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提高公众防治相关疾病的意识和知识。
在过去一年中,有关部门设立了专题网站,编制并发布了《防治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知识要点》,举办了“血脂异常防治健康知识专家/媒体共享培训会”,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洪昭光等专家一致呼吁,要科学防治血脂异常,并提醒人们注意避免一些误区。
据了解,目前,公众在对待血脂异常上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什么都不敢吃,害怕“祸从口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高润霖认为,主动远离动物内脏、鹌鹑蛋、鱼子、蛋黄、蟹黄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是对的,但是如果因此连鸡蛋都不敢吃,就有点矫枉过正了。正常人每周吃4个鸡蛋不会对胆固醇指标造成不良影响。
二、看化验单指标正常,就以为没事。高润霖说,血脂异常往往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伴生,化验单指标正常不代表没事。按照血脂异常诊断标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适范围应该在120mg/dl以下。患者如果伴有冠心病,这一指标必须控制在100mg/dl以下;如果同时伴有冠心病和高血压,这一指标则必须控制在80mg/dl以下。
三、调脂类药物可以随意选用。专家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调脂类药物主要分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等,每类药物药理各异,疗效不同。其中,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目前降低胆固醇最有效的药物;贝特类药物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因此,患者必须对症下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