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epidemic 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当人群对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尚缺乏免疫力时,可酿成世界性大流行,其特点为突然发生与迅速传播1918~1919年曾发生极广泛的世界性大流行,引致2000万人死亡。流感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小儿流行性感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流感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一般呈不规则球形颗粒有包膜直径80~120nm新分离时可呈长丝形或多形态病毒颗粒核心为核糖核酸与核蛋白及少量其他蛋白核糖核酸为复制病毒的结构核蛋白为病毒的可溶性抗原(S抗原)性稳定具有型的特异性据此将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可作诊断指标但无保护作用病毒囊膜由内膜蛋白(MP)和类脂质外膜组成内膜蛋白也具有型特异的稳定抗原性但无保护作用病毒囊膜表面有二种糖蛋白突起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特性(株特征)据此将同型病毒分为亚型或病毒株棒状突起为血凝素(hemagglutinin简称H)具有使病毒粘附于敏感细胞受体的作用并可引起多种动物红细胞发生凝集;而哑铃状突起为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简称N)具有水解细胞表面糖蛋白N-乙酰神经氨酸的作用从而使复制的病毒可自细胞表面释放甲乙型流感病毒有H及N抗原而C型则缺乏N抗原此二种表面抗原(HN)容易发生变异当出现小的量变时(称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产生新的流感病毒株称变种常导致局部小流行一般2~3年发生一次而当HN发生完全质变时(称抗原性突变antigenic shift)产生新的亚型往往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一般10~40年发生一次如流感甲型病毒曾在最近四五十年中经历了四次大变异即原甲型(甲0A0H0N11946年前流行)亚甲型(甲1A1H1N11946年后流行)亚洲甲型(甲2A2H2N21957年后流行)及香港型(甲3A3H3N21968年后流行)此后其表面抗原仍在不断发生变异80年代以后仍以甲3型及甲1型局部流行为主未发生大的抗原突变目前仍认为这种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抗原突变目前仍认为这种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抗原变异是由于病毒本身害变(通过病毒重组或动物流感病毒感染人群引起)和人群免疫力选择结从血清学调查证实此种变异有循环复现的趋热如在1976年1月在美国发生猪型病毒(HswN1)流行及1977年5月在我国东北发生的甲型(H1N1)分别与历史上1918~1928年流行株及1946~1957年流行株相似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不如甲型明显俣也有因抗原变异而引起流行约每4~7年发生一次;丙型流感病毒则相当稳定由于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多病毒株命名复杂1971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其命名顺序如下:
型别宿主名称(如为人则可不写)地区编号分离病毒年份括弧中注明抗原成分例如甲/香港/1/68(H2N2)
流感病毒不耐热和酸(56℃或pH3时即无致病力)对酒精石炭酸漂白粉及紫外线也都敏感1%盐酸乳酸醋酸都可作为消毒剂在自然条件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而甲型流感病毒则尚可感染猪马禽类等实验动物仅雪貂可受染而发生呼吸道炎症常用鸡胚人胚肾牛肾狗肾等培养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与敏感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时很快依靠其表层的血凝素吸附于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病毒包膜和细胞膜融合使细胞外层发生间隙同时病毒在细胞外脱去外膜(脱衣)将病毒内核基因直接经细胞间隙进入细胞浆内在病毒体RNA转录酶和细胞RNA多聚酶的参与下进行病毒复制与繁殖然后各种病毒成份移行至细胞膜进行装配成熟后被隆起的细胞膜包围形成新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体病毒脱离细胞表面后又可以同样方式侵入邻近上皮细胞使呼吸道发生炎性病症病情严重者病毒可经淋巴及血循环侵入其他组织器官但一般很少发生病毒血症虽然也有学者报告从脑心肌肉等组织中分离到流感病毒临床所见高热白细胞数降低心肌炎脑炎等大都为中毒表现
轻症病变仅有上呼吸道卡他性变化重症则以出血性坏死性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为主呼吸道粘膜早期有单核细胞浸润及水肿晚期则有广泛上皮细胞坏死及出血性渗出物而基底层细胞未受影响肺间质也有水肿及细胞浸润肺泡内可有肺透明膜形成包涵体只见于胞浆内而不见于胞核内肺部病变可因继发感染不同的细菌而异单纯流感一般病后5天基底层上皮细胞开始增生未发化的上皮细胞可高达7~8层至15天后才有纤毛出现并产生粘液;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则基底层细胞亦受损害而延迟恢复
小儿流行性感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约数小时至1~2日
2临床症状 小儿患流感时其临床症状常因年龄不同而各具特点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多表现为普通感冒型起病急骤有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现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流泪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可出现粗啰音偶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在婴幼儿则临床表现每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不易区分炎症涉及上呼吸道喉部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部病情较严重日本学者报道在流感流行期间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儿中有的1/4证实为流感病毒引起高于同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腺病毒引起的数倍病儿常突发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及流清鼻涕常伴呕吐腹泻等偶见皮疹及鼻衄体温波动于38~41℃可有高热惊厥幼小婴儿可有严重的喉气管支气管炎伴粘稠痰液甚至发生呼吸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患者往往出现嗜睡拒食及呼吸暂停甚至需用人工呼吸器治疗乙型流感临床表现与甲型相似但较多见鼻眼部症状体征以及由急性良性肌炎引起的肌痛主要见于下肢尤以小腿腓肠肌疼痛为甚而全身中毒表现如头昏疲乏等则较轻丙型流感大多表现为轻症上呼吸道感染无并发症的流感发热一般持续3~4天热退后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但干咳及体力衰弱可持续1~2周
3血象 周围白细胞总数大都减少平均约为4×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显著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大单核细胞也可增加此种特殊血象在发病最初数日即很显著往往往持续10~15日并发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可能大幅度下降低达1~2×109/L血沉率一般正常冷凝集试验大多阴性
诊断
由于流感的表现与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无十分明显的特征因此最初发生的病例不易诊断需要根据流行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病原学检验综合进行诊断
1流行病史 当地有流感流行情报对诊断最有帮助在流感流行季节周围人群中有同样病症就应提高警惕疑及本病
2临床诊断 突然起病有发热怕冷头痛四肢肌肉酸痛倦怠疲乏逐渐出现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咽痛眼结合膜充血面颊潮红而卡他症状体征不如普通感冒明显咽痛咽部红肿和扁桃体体征也不如急性扁桃体炎严重为流感临床特点周围白细胞计数大多偏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降低明显则临床上可疑为流感婴幼儿凭临床表现更不易与其他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鉴别应及早进行病原学诊断
3病原学诊断
(1)病毒分离:采取急性期鼻咽腔洗液咽部含漱液或取咽拭子置保存液中送检最好立即接种于鸡胚羊膜腔或尿囊或接种于敏感的人胚肾等细胞培养中分离流感病毒必要时接种于实验动物中分离病毒采取标本最好在起病3~5天之内过晚发离阳性率降低
(2)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流感病毒具有凝集豚鼠红细胞(或鸡及人“O”型红细胞)的能力将病儿早期鼻咽腔洗液(用生理盐水洗)与豚鼠红细胞相混出现凝集即为阳性仅表示有病毒存在此反应敏感性较差如预先加入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阳性表示标本中含流感病毒并可应用此法进一步作分型鉴定
(3)荧光抗本染色检查鼻粘膜细胞:用鼻咽拭子在鼻腔中旋转几次使拭子上沾有粘膜脱落细胞涂于玻片上干燥后用荧光抗体(抗流感病毒特异血清)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多处带苹果绿色荧光的细胞者为阳性注意鉴别非特异性荧光点阳性者有肯定意义阴性者不能完全除外此法快速(2小时内完成)简便
(4)血清内抗体检测 可采用①血凝抑制试验②中和试验③补体结合试验痊愈期血清抗体滴度超过初期滴度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阳性率一般可达6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