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是一种累及中 小动脉全层的炎症和坏死性血管炎,随受累动脉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 可仅局限于皮肤(皮肤型),也可波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系统型),以肾脏 心脏,神经及皮肤受累最常见。
结节性多动脉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病因尚未阐明 许多资料发现病毒感染与结节性多动脉炎关系密切 30%~50%患者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中检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TL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均可能与血管炎有关 病毒抗原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 引起坏死性动脉炎
药物如磺胺类 青霉素等以及注射血清后也可作为本病的病因 肿瘤抗的能诱发免疫复合物导致血管炎 毛细胞白血病患者少数在病后伴发本病 有报告皮肤结节性多动脉炎与节段性回肠炎有关
总之 本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 其发病与免疫失调有关 以上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作 释出大量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 如白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加重内皮细胞损伤 抗嗜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也可损伤血管内皮 使失去调节血管能力 血管处于痉挛状态 发生缺血性改变 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
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 临床表现
男女均可发病 以男性多见 由于多种组织脏器均可受累 临床表现呈复杂多样 发病早期以不典型的全身症状为多见 也可以某一系统或脏器为主要表现 一般将本病分为皮肤型和系统型
(一)皮肤型 皮损局限在皮肤 以结节为特征并常见 一般为0.5~1.0cm大小 坚实 单个或多个 沿表浅动脉排列或不规则地聚集在血管近旁 呈玫瑰红 鲜红或近正常皮色 可自由推动或与其上皮肤粘连 具压痛 结节中心可发生坏死形成溃疡 边缘不刘 常瘵有网状青斑 风团 水疱和紫癜等 好发于小腿和前臂 躯干 面 头皮和耳垂等部位 发生在两侧但不对称 皮损也可呈多形性 一般无全身症状 或可伴有低热 关节痛 肌痛等不适 良性过程 呈间隙性发作
(二)系统型 急性或隐匿起病 常有不规则发热 乏力 关节痛 肌痛 体征减轻等周身不适症状
1.肾脏病变最为常见 可有蛋白尿 血尿 少数呈肾病综合征表现 肾内小动脉广泛受累时可引起严重肾功能损害 肾内动脉瘤破裂或因梗塞时可出现剧烈肾绞痛和大量血尿 高血压较常见 有时为临床唯一表现 高血压加重了肾脏损害 尿毒症为本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2.消化系统受累随病变部位不同表现各异 腹痛最为常见 还可出现呕吐 便血等 如为小动脉瘤破裂可致消化道或腹腔出血 表现为剧烈腹痛 腹膜炎体征 肝脏受累可有黄疸 上腹痛 转氨酶升高 部位病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 当胆囊 胰腺受累时可表现出急性肿囊炎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
3.心血管系统也较常累及 除肾上高血压可影响心脏外 主要因冠状动脉炎产一心绞痛 严重者出现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出现 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 心力衰竭亦为本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4.神经系统中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均可受累 以周围神经病变常见 出现分布区感觉异常 运动障碍等多发性单神经炎 多神经病等 累及中枢神经时 可有头晕 头痛 脑动脉发生血栓或动脉瘤破裂时可引起偏瘫 脊髓受累较少见
5.皮损表现与皮肤型所见相似 部分患者伴雷诺现象
6.肺脏血管很少受累 眼部症状约占10% 其他如生殖系统 尸检材料睾丸和副睾80%受累 但临床表现者仅20%左右
本病的病程视受累脏器 严重程度而异 重者发展迅速 甚至死亡 也有缓解和发作交替出现持续多年终于痊愈者
二 诊断
皮肤型主要根据皮损表现 尤以沿浅表动脉分布的皮下结节 多形性损害 必要时皮肤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系统型因累及系统广泛 临床表现多伴 诊断尚无统一标准 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的标准可供参考:①体重自发病以来减少≥4kg ②皮肤网状青斑 ③能除外由于感染 外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睾丸疼痛或压痛 ④肌痛 无力或下肢触痛 ⑤单神经炎或多神经病 ⑥舒张压≥12.0kPa (90mmHg) ⑦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 ⑧HBsAg或HBsAb(+) ⑨动脉造影显示内脏动脉梗塞或动脉瘤形成 (除外动脉硬化 肌纤维发育不育或其他非炎症性原因 )⑩中小动脉活检示动脉壁中有粒细胞或伴单核细胞浸润 以上10条中至少具备3条阳性者 可认为是结节性多动脉炎 其中活检及血管造影异常具重要诊断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