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 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也不正常 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 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不明 经G6PD同工酶检查证实本病也为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导致骨髓巨核细胞持续明显增殖 血小板生成增多 加上脾和肝储存血小板的释放 但血小板寿命大多正常
本病的出血机理由于血小板功能缺陷 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 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 5-羟色胺减少以及释放功能异常 部分病人尚有凝血机制不正常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因血小板过多 活化的血小板产生血栓素 易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 可微血管内形成血栓 晚期可有脾脏和其他脏器的髓外造血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 表现多一致 轻者除疲劳 乏力外 无其他症状 偶尔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大面被确诊 80%患者有出血或血栓生成 其中胃肠道及鼻出血较常见 皮肤 粘膜瘀点斑则少见 有时因手术后出血不止而被发现 国内报道1/3患者有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 多见于肢体 表现为手足发麻 紫绀 趾溃疡及坏疽 颈内或其他内脏部位动脉也可发生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开成有时发生在肝 脾 肠系膜 肾门静脉 20%可有无症状脾栓塞 导致脾气萎缩 一般肝脾都有轻至中度肿大
诊断
1.检验 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检查时要注意观察血小板形态有无异常 出凝血时间 血小板功能测定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 骨髓穿刺及活检有助于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Ph染色体阴性有助于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鉴别
2.诊断标准 ①可有出血 脾肿大 血栓形成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②血小板计数>100×109/L ③血片中血小板成堆 有巨大血小板 ④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而以巨核细胞增生更为明显 ⑤血小板对肾上腺素和胶原的聚集反应差 ⑥除外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