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 主要病变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可累及颅神经。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临床表现为急性 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到目前为止GBS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 最早认为感染与中毒是病因基础 40%病人有前驱感染 其前驱因素有以下几种
1.病毒与GBS:1983年Hurroiz报告1034例GBS 70%有前驱因素 2/3为病毒感染 主要表现为上感或腹泻 普遍认为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流感病毒等与GBS有很大关系 也有报告与肝炎病毒有密切关系 刘秀梅1988年报告4例急性肝炎合并GBS 另外徐贤豪报告乙肝病人中GBS发病6/500 明显高於对照组 乙肝ABSAg阳性100例中 GBS发病17例 对照组45例中GBS发病1例
2.空肠弯曲菌与GBS:1982年Rhodes报告1例GBS 经便培养及抗体检测证实为空肠弯曲菌继发GBS 1984年又一学者报告56例GBS有空肠弯曲菌感染21例 国内唐健等1993年首先报告空肠弯曲菌感染是我国GBS主要前驱因素 报告17例GBS中71%有胃肠道感染症状 且血清空肠弯曲菌Igm抗体阳性率53% 均高於国外文献 目前空肠弯曲菌与GBS的关系已成为GBS研究的焦点
3.疫苗接种与GBS:一组资料1034例GBS中有4.5%疫苗接种后发病 多见於流感疫苗 肝炎疫苗 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病 我科於1995年收治一例甲肝疫苗接种后发病的GBS
4.遗传与GBS:有人报告GBS病人A3和B8基因频率明显增高 认为GBS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5.微量元素与GBS:张祥建等报告GBS病人存在微量元素Zn Cu Fe代谢异常 认为微量元素异常 可能在GB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 其临床特点是:1~4周前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疫苗接种史 突然出现剧烈以神经根疼痛(以颈 肩 腰和下肢为多) 急性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软瘫 主观感觉障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症
二 其具体临床表现为
1.运动障碍:四肢驰缓性瘫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 一般从下肢开始 逐渐波及躯干肌 双上肢和颅神经, 肌张力低下 近端常较远端重 通常在数日至2周内病情发展至高峰 病情危重者在1-2日内迅速加重 出现四肢完全性瘫 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 呼吸困难 吞咽障碍 危及生命
2.感觉障碍:一般较运动障碍轻 但常见 肢体感觉异常如木 刺痛感 烧灼感等 可先于瘫痪或同时出现 约30%的患者有肌肉痛 感觉确实较少见 呈手套袜子形分布 振动觉和关节运动觉通常保存
3.反射障碍:四肢腱反射多是对称性减弱或消失 腹壁 提睾反射多正常 少数患者可因椎体束受累而出现病理反射征
4.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初期或恢复期常有多汗 汗臭味较浓 可能是交感神经受刺激的结果 少数患者初期可有短期尿潴留 可由于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功能暂时失调或支配外扩约肌的脊神经受损所致;大便常秘结;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压不稳 心动过速等
5.颅神经症状:半数患者有颅神经损害 以舌 咽 迷走神经和一侧或两侧面神经的外周瘫痪多见 其次为动眼 滑车 外展神经 偶见视神经乳头水肿 可能为视神经本身炎症改变或脑水肿所致 也可能和脑脊液蛋白的显著增高 阻塞了蛛网膜绒毛 影响脑脊液吸收有关
三 GBS可有变异型 且目前报告逐渐增多 对变异型GBS的认识 有助于GBS的诊断 防止误诊 主要变异型GBS如下述:
1.Fisher综合征:Fisher综合征是Fisher于1956年首先报告 有5大特点:①双侧眼外肌麻痹;②双侧对称性小脑共济失调;③深反射消失;④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⑤予后良好 国内首例Fisher综合征是笔者于1979年报告的 其后国内报告逐渐增多
2.共济失调型:孙世骥报告1例共济失调型GBS 主要表现走路不稳 双手活动不灵 深感觉明显障碍 腱反射消失 指鼻 轮替 跟膝胫试验均不准 RomDerg氏征阳性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3.肌束震颤型:许贤豪报告2例此型病例 以四肢 腹壁 肩胛等多处肌肉跳动为主要症状 查体为肌束震颤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经电生理及肌活检确诊为GBS
4.咽—颈—臂神经病型:初发仅见咽 颈和臂部肌肉瘫痪 下肢无瘫 蛋白细胞分离 动作电位提示脱髓鞘病变
5.截瘫型:表现双下肢瘫 下肢腱反射消失 上肢及颅神经不受累 电生理检查符合GBS
6.双侧面瘫型:以双侧9 10颅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 同时有腱反射低下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7.后组颅神经型:以双侧9.10颅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 腱反射减弱 或有末稍型痛觉减退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8.低钾型:国内一组报告39例GBS有9例钾型(27.05%) 血钾在2~3mmol/L 心电图示低血钾 其他症状同GBS 单纯补钾无效 除上述各型外 还有人报告传导束型;锥体束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型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