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cholera) 早期译作虎烈拉,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怀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无痛性泻吐 米泔样大便,严重脱水,肌肉痛性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为特征 解放后我国已消灭本病,但国外仍有不断发生和流行,因此必须随时警惕本病的发生 认真做好预防工作。
霍乱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 一个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乱的病原体 另一个是爱尔.托生物型即副霍乱的病原体 这两个生物型除某些生物学特征有所不同外 在形态学及血清学性状方面几乎相同 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 对干燥 日光 热 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霍乱弧菌产生致病性的是内毒素及外毒素 正常胃酸可杀死弧菌 当胃酸暂时低下时或入侵病毒菌数量增多时 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就时入小肠 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 并产生大量强烈的外毒素 这种外毒素对小肠粘膜的作用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 其分泌量很大 超过肠管再吸收的能力 在临床上出现剧烈泻吐 严重脱水 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 血液浓缩 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由于剧烈泻吐 电解质丢失 缺钾缺钠 肌肉痉挛 酸中毒等甚至发生休克及急性肾功衰竭
霍乱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小时至6天 突然起病 100%的病人有腹泻 腹泻为无痛性无里急后重感 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 量多 每天2000~4000ml 严重者8000ml以上 初为黄水样 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 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 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和边疆性呕吐 初为胃内容物 继而水样 米泔样 由于剧烈泻吐 体内大量液体及电解质丢失而出现脱水表现 轻者口渴 眼窝稍陷 唇舌干燥 重者烦躁不安 眼窝下陷 两颊深凹 精神呆滞 皮肤干而皱缩 失去弹性 嘶哑 四肢冰凉 体温下降 敌国液浓缩 脉搏细弱 心章低钝 血压下降 如不及时抢救危及生命 病人脱及及时得到纠正后 大多数症状消失 逐渐恢复正常 部分病人出现发热反应 一般38~39℃ 持续1~3天自行消退 目前霍乱大多症状较轻类似肠类
按脱水程度 血压 脉搏及尿量多少分为四型
(1)轻型 仅有短期腹泻 无典型米泔水样便 无明显脱水表现 血压脉搏正常 尿量略少
(2)中型 有典型症状体及典型大便 脱水明显 脉搏细速 血压下降 尿量甚少 一日500ml以下
(3)重型:患者极度软弱或神志不清 严重脱水及休克 脉搏细速或者不能触及 血压下降或测不出 尿极少或无尿 可发生典型症状后数小时死亡
(4)暴发型:称干性霍乱 起病急骤 不等典型的泻吐症状出现 即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诊断
在夏秋季节对可凝病人应详细询问发病前一周内的活动情况 是否来自疫区 有无与本病病人及其污染物触史 以及是否接受过预防接种等 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 凡临床上发现有泻吐症状或原因不明的腹泻患者 应取粪便或呕吐物标本 尽快进行病原诊断 包括镜检 培养 分离 凝集试验及其它鉴定试验
(1)确诊标准:
①凡有腹泻呕吐等症状 大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者
②霍乱流行期在疫区有典型霍乱症状而大便培养阴性无其它原因可查者
(2)疑似标准:
①凡有典型泻吐症状的非疫区道发病例 在病原学检查未确诊前
②霍乱流行期 曾接触霍乱患者 有腹泻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