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uterus myoma of),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 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 本病确切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采取性激素或手术治疗,尚无其他理想疗法
子宫肌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迄今为止 子宫肌瘤的病因尚不明了 但根据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证明肌瘤是一种依赖于雌激素生长的肿瘤 如临床常见于育龄妇女 30~50岁多见 尤其是在高雌激素环境中 如妊娠 外源性高雌激素等情况下生长明显 而绝经后肌瘤逐渐缩小 肌瘤患者又常伴卵巢充血 胀大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提示这与过多雌激素刺激有关
实际上 肌瘤雌激素依赖性也包括受体 从近年来随着子宫肌瘤与内分泌的相关研究中 实验证实肌瘤组织由具有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 其密度超过周围正常肌组织 ER PR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有报道应用外源性激素及克罗米芬后子宫肌瘤增大 抑制或降低性激素水平可防止肌瘤生长 缩小肌瘤及改善临床症状 提示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 应用拮抗性激素药物可治疗肌瘤 但临床测定肌瘤病人与无肌瘤妇女周围血中性激素 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说明肌瘤的发生与其说与肌瘤病人激素环境有关 不如说是与肌瘤本身局部内分泌环境异常有关 如肌瘤中雌激素浓度比子宫肌的高;肌瘤附近子宫内膜增生度高等 受体情况亦然 肌瘤中E2R(雌二醇受体)及PR含量均比子宫肌高
从组织发生来看 早就有子宫肌瘤细胞源于子宫肌 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如未成熟的成肌细胞 但后者在组织学上尚未明确概念 组织学研究发现生长时间不长的微小子宫肌瘤 不但有富含肌丝的成熟平滑肌细胞 而且也发现在胎儿子宫见到的未成熟平滑肌细胞 表明人类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来自未分化间叶细胞向平滑肌细胞的分化过程 多发性子宫肌瘤可能是由于起源细胞在子宫肌层内多灶潜伏 这种未分经的间叶细胞是肌瘤原始细胞 是胚胎期具有多分化功能的细胞 它具有生物学媒体 依赖雌激素增殖 靠孕酮分化 肥大 进入性成熟期后 残存于肌层的未分化间叶细胞和未成熟的平滑肌细胞 在雌 孕激素周期作用下出现自身连续性(self-perpetuating)增殖 分化及肥大过程 在长时间内反复进行 直至形成肌瘤
病理改变:
典型的子宫肌瘤是一个实质性的球形肿块 表面光滑或亦有凹凸 切面呈白色螺旋状线纹 微带不平 线纹乃是肌瘤中的纤维组织所形成 肌瘤的硬度决定于纤维组织成分 其中的纤维组织越多 肌瘤越白而坚硬 反之 肌瘤中平滑肌细胞较多 纤维组织较少 则肌瘤的切面与子宫肌壁的颜色差别不大 且质也软 肌瘤外表有一层薄的包膜 形成肌瘤假包膜 系由肌瘤周围肌壁的结缔组织束和肌纤维束构成 包膜与肌瘤间的联结疏松 易将肌瘤从肌壁间剥离(照片2) 包膜中布有放射状血管支 以供给肌瘤血液营养 肌瘤越大 血管越粗 数目也越多 在肌瘤中央 血管分支减少 当肌瘤直径超过4cm以上 肌瘤中心即易发生变性
 照片2 单发性壁间子宫肌瘤 境界清晰
子宫肌瘤大小差异甚大 一般引起临床症状的多为8~16周妊娠大者 单发者一般不超过儿头大 多发者一般也不超过6个月妊娠大 个别可达数十kg
子宫肌瘤按其生长位置与子宫壁各层的关系可分为3类
子宫肌瘤开始均从肌层发生 倘若肌瘤一直位于肌层 则称为“壁间肌瘤”或“间质肌瘤”最为多见(照片2) 壁间肌瘤常为多发 数目不定 往往有一个或数个较大的 有时可为极多小瘤结节 分布全部子宫壁 呈不规则团块状融合 构成多发性子宫肌瘤(照片3) 有的则在发展中累及宫颈或深达穹窿 而易与原发性宫颈肌瘤相混淆 壁间肌瘤因血循环较好 一般瘤本较少发生退变 可使宫体严重变形 且影响子宫收缩 由于子宫体积增大 内膜面积增加 故常引起月经过多 过频及经期持续时间延长

(1)姐术时38岁
 (2)妹术时37岁
照片3 多发性子宫肌瘤(姐妹二人 相差4岁)
肌瘤在生长发展过程中 常向阻力较小的方向发展 当其突向子宫腔后 其表面仅覆盖一层子宫内膜 称为“粘膜下子宫肌瘤” 甚至仅以一蒂与子宫相连 粘膜下肌瘤成为子宫腔内异物而引起子宫收缩 被排挤下降 瘤蒂也逐渐被拉长 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肌瘤可通过宫颈管 垂脱于阴道中甚或突出于外阴口 同时蒂部所附着的宫壁亦被牵拉 而向内凹陷 当凹陷增大 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宫内翻 粘膜下肌瘤由于瘤蒂血运较差 并常伸入阴道内 故易感染 坏死 出血(照片4)
 照片4 子宫粘膜下肌瘤 可见感染 坏死区子宫体及粘膜下肌瘤
肌瘤若向子宫体表面突出 其上由一层腹膜覆盖(没有包膜) 称为“浆膜下子宫肌瘤”(照片5) 若继续向腹腔方向发展 最后亦可仅由一蒂与子宫相连 成为带蒂的浆膜下子宫肌瘤 瘤蒂含有之血管是肌瘤的唯一血循环 如发生瘤蒂扭转 瘤蒂可坏死断离 肌瘤脱落于腹腔 贴靠邻近器官组织如大网膜 肠系膜等 获得血液营养而成为“寄生性肌瘤”或“游离性肌瘤” 但可使大网膜血管部分扭转或阻塞而发生漏出作用 形成腹水等引起腹部症状
 照片5 子宫浆膜下肌瘤
肌瘤发生于子宫体侧壁向阔韧带两叶腹膜之间伸展者 称为“阔韧带肌瘤” 属于浆膜下类型 但还有一种阔韧带肌瘤 系由阔韧带中子宫旁平滑肌纤维生长而成 与子宫壁完全无关 阔韧带肌瘤在其增长发展过程中常使盆腔器官 血管等发生位置与形态改变 尤其是输尿管变位 造成手术治疗上的困难(照片6)
 照片6 子宫多发性肌瘤 大者为向阔韧带内生长之肌瘤
子宫圆韧带 子宫骶骨韧带也可发生肌瘤 但较少见
子宫颈部肌瘤的发展同子宫体 但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点 当肌瘤发展增大达一定程度时 容易产生邻的器官的压迫症状 常造成分娩障碍 也使手术增加很大困难(照片7)
 照片7 子宫颈肌瘤
子宫肌瘤90%以上生长于子宫体部 仅少数(4~8%)发生于子宫颈 且多在后唇 在体部者 多长于子宫底 后壁次之 位于前壁者比后壁少一半 而以两侧者最少 就肌瘤的类型而言 以壁间肌瘤最多 浆膜下肌瘤次之 粘膜下肌瘤比较少见
显微镜所见:肌瘤的肌纤维排列与正常的肌纤维排列相似 但肌瘤的肌纤维较疏松 有时排列呈“S”形或扇形 构成特殊的漩涡状 肌纤维常较累长或粗短 年久的肌瘤纤维比子宫肌纤维长而粗 肌纤维束之间有或多或少的结缔组织纤维 偶尔可见血管很多的肌瘤(血管性肌瘤)或富有淋巴管的肌瘤(淋巴管性肌瘤) 肌细胞核的形态多种多样 但大部分呈卵圆或杆状 胞核染色较深 在肌纤维横剖面 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 具有丰富的胞浆及位于中央的圆形核;纵剖面 细胞呈梭形及更清楚的长形核
子宫肌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常随肌瘤生长的部位 大小 生长速度 有无继发变性及合并症等而异 临床上常见的现象是子宫出血 腹部包块 疼痛 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 白带增多 不孕 贫血和心脏功能障碍 但无症状患者为数亦不少
一 子宫出血 为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 出现于半数或更多的患者 其中以周期性出血(月经量过多 经期延长或者月经周期缩短)为多 约占2/3;而非周期性(持续性或不规则)出血占1/3 出血主要由于壁间肌瘤和粘膜下肌瘤引起 周期性出血多发生在壁间肌瘤 而粘膜下肌瘤则常常表现为不规则出血 浆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宫出血 个别病例月经量反而减少
肌瘤所致出血量多的原因:①肌瘤患者常由于雌激素过高而合并子宫内膜增殖及息肉 致月经时量多;②肌瘤所致子宫体积增大 内膜面积增加 出血量过多和出血过久 尤粘膜下肌瘤时 粘膜出血面积可达225cm2以上(正常约15cm2);③粘膜下肌瘤 粘膜表面经常溃烂 坏死 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而引起淋漓不断出血;④壁间肌瘤 影响子宫收缩及绞钳血管作用 或粘膜下肌瘤内膜剥脱而本身无法收缩 均致出血量多及持续时间延长;⑤较大肌瘤可合并盆腔充血 使血流旺盛而量多;⑥更年期月经不调
月经量过多或者经期延长均可单独存在或合并出现 若与月经周期缩短(过频)同时存在 则可在短时间内丢失大量血液而致严重贫血 粘膜下肌瘤脱出于阴道内呈非周期性出血 量可极多 大的息肉状肌瘤亦常引起持续性的流血
二 腹部肿块 下腹部肿块常为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诉 可高达69.6% 有时也可能为肌瘤的唯一症状 凡向腹腔内生长不影响子宫内膜的壁间肌瘤 尤其位于子宫底部或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往往有这种情况 腹部肿块的发现多在子宫肌瘤长出骨盆腔后 常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明显 由于子宫及肌瘤被推向上方 故患者易于自己触得 超过4~5个月妊娠子宫大的 在膀胱不充盈时亦可触及 子宫肌瘤一般位于下腹正中 少数可偏居下腹一侧 质硬或有高低不平感 较大者多出现变性 较软而光滑 大多数生长速度不快 解放初期资料 有生长达22年始就诊者 主要由于在旧社会劳动妇女深受压迫 无条件就医所致 极少数生长可较快或伴有隐痛 应怀疑有恶性变
三 疼痛 表现为腹痛者约占40% 腰酸者25%和痛经者45%;亦有表现为下腹坠胀感或腰背酸痛 程度多不很严重 疼痛乃肿瘤压迫盆腔血管 引起瘀血 或压迫神经 或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可刺激子宫收缩 由宫腔内向外排出所致宫颈管变宽大而疼痛;或肌瘤坏死感染引起盆腔炎 粘连 牵拉等所致 如个别因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则腹痛较剧并伴有发烧 子宫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或子宫轴性扭转时亦产生急性剧烈腹痛 大的浆膜下肌瘤向阔韧带内生长 不仅可压迫神经 血管引起疼痛 而且还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而致腰痛 凡痛经剧烈且渐进性加重者常为子宫肌瘤并发子宫腺肌病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所致
四 压迫症状 多发生于子宫颈部肌瘤 或为子宫体下段肌瘤增大 充满骨盆腔 压迫周围脏器而引起 压迫膀胱 则出现尿频或排尿困难 尿潴留等;压迫输尿管 可致肾盂积水 肾盂炎 生长在子宫后壁的肌瘤可压迫直肠 引起便秘 甚至排便困难 盆腔静脉受压可出现下肢水肿 压迫症状在月经前期较显著 此乃子宫肌瘤充血肿胀之故 如果浆膜下肌瘤嵌顿于子宫直肠窝也可出现膀胱或直肠压迫症状
肌瘤引起压迫症状者约达30% 其中尿频占20% 小便困难10%左右 尿闭3.3% 尿潴留5% 尿痛5% 便秘20% 下肢浮肿6%
五 白带 白带增多占41.9% 子宫腔增大 子宫内膜腺体增多 伴有盆腔充血或炎症均能使白带增加;当粘膜下肌瘤发生溃疡 感染 出血 坏死时 则产生血性白带或脓臭性白带 量可很多
六 不孕与流产 30%子宫肌瘤患者不孕 不孕可能是就诊原因 而在检查时发现存在着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见子宫肌瘤合并妊娠专节
自然流产率高于正常人群 其比为4∶1
七 贫血 长期出血而未及时治疗者可发生贫血 解放前 广大劳动妇女由于生活所迫 虽有持久的子宫出血 无力求治而造成贫血 解放初期一份有关子宫肌瘤患者的材料介绍:患者血红蛋白在5~10克者占45.25% 而血红蛋白在5克以下者占12.4% 多为粘膜下肌瘤 严重贫血(5克以下)能导致贫血性心脏病 心肌退行性变
八 高血压 有的子宫肌瘤患者伴有高血压 有人统计肌瘤合并高血压者(除外有高血压史者)在去除肌瘤以后多数恢复正常 可能与解除输尿管压迫有关
九 体征 肌瘤小于3个月妊娠子宫大者 一般不易经腹触及 能触及者一般在下腹中部 质硬 多不平整 在腹壁薄的患者 肿瘤的轮廓可清楚摸出 甚至能看出其外形 妇科双合诊一般可较清楚摸出子宫肌瘤轮廓 肌瘤居子宫前壁或后壁者则前壁或后壁较突出;多发性肌瘤则可在子宫上触及多个光滑 硬球形块物;从子宫侧壁向一侧突出的硬块可能是阔韧带肌瘤;宫颈明显增大而在其上可摸到正常子宫者 表示为子宫颈肌瘤;子宫明显一致增大 且较硬 可能为藏于宫腔内或颈管内的粘膜下肌瘤 如宫颈口松弛 伸入手指往往可触及光滑球形的瘤体;有的则已露于宫颈口 甚或突入阴道内 可以一目了然;但有的继发感染 坏死 或较大 触不到宫颈 则易与宫颈恶性肿瘤 子宫内翻等混误
肌瘤的生长部位也可影响子宫体的宫颈的位置 如子宫后壁的肌瘤 可将宫体和宫颈推向前面;加子宫后壁的肌瘤向子宫直肠窝发展 甚至可将子宫挤向耻骨联合后上方 在下腹部即可触及子宫轮廓 而子宫颈也随之上移 阴道后壁向前膨隆 阴道指诊不能触及宫颈;如为阔韧带肌瘤 则往往将子宫体推向对侧
肌瘤发生变性者 除触诊感觉肿块的性状 大小改变外 其与宫体及宫颈关联仍同前述
十 患者全身情况的改变 如营养 贫血 心功能 泌尿系统状态等与病程长短以及出血量或其他并发症有关
诊断
子宫肌瘤诊断标准:
1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 下腹可出现硬块 少数有疼痛及压迫症状 或伴盆血
2 子宫增大 质硬
3 探测宫腔增长或变形
4 诊刮时宫腔内触及凸起面
5 B型超声及/或子宫镜检查可协助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