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是语音节律障碍的一种 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字音重复或语流中断的语音节律障碍,当言语表达涩阴时常伴躯体抽搐样动作和面部异常的表情。口吃多发生于儿童 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
儿童口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
1 遗传因素:口吃患者家族发病率可达36%~55% 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可能为单基因遗传 也有人发现口吃患者及亲属中左利手多见 认为口吃与大脑优势侧有关
2 躯体因素:较多儿童围产期或婴幼儿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 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 出血或躯体性疾病 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 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3 精神因素:儿童口吃往往发生在急性或迁延性精神创伤之后 因而不少学说认为精神因素可能为口吃的重要发病原因
4 其它因素:有的学龄前儿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 有资料则根据脑电图 发音肌肌电图和氟哌啶醇临床疗效 推断口吃可能与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复合体活动增强 发音肌功能不协调 和基底节存在生化障碍等因素有关 但尚待临床进一步论证
总之 口吃可能是生理与心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儿童口吃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主要表现为言语节律失调 语音或字句的重复 中断 阻滞而不流利 可伴有言语助动的动作 如跺脚 拍腿等 口吃患儿常表现胆小 退缩 自卑心理或其他情绪障碍
须符合下列三项:
①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 影响说话的流畅性;
②无表达内容障碍;
③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因发音-呼吸器官的紧张性痉挛 导致语言节奏失调 在激动 恐惧或情绪激动时更易发生 可表现为第一字发音时发不出 第一字重复 话语中途某字发音障碍 或无意义地重复发音等不同形式 患儿说话时 可伴有跺脚 摆手 挤眼 歪嘴 口唇颤抖 躯干摇晃等动作 并易因口吃影响产生孤僻 自卑 羞怯等性格 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激惹 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 |